援滬紀實|通用醫療援滬醫療隊實現接管方艙醫院患者清零,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 分類:公司新聞
- 發布時間:2022-05-10 17:06:00
- 訪問量:
截止目前,通用技術通用醫療所屬
三二〇一醫院、西安醫院、
紅原醫院、西園中心
4家醫療機構共70人次醫護人員支援上海
目前還有66名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
全力守護上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使命在肩,共克時艱
不懼困難,靜待花開
01
助學助考,方艙里的筑夢方舟
4月15日,帶著上海人民的期盼與科室同事的囑托,通用醫療三二〇一醫院與其他漢中市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伍趕赴上海,4月16日前往奉賢區青高路零號基地方艙醫院,4月17日凌晨起收治首批患者。
4月27日,青零方艙醫院里,上海市九年級學生小雅正在專心答題,當天是上海初三年級的???。受疫情影響,小雅只能參加由視頻監控監考的遠程考試。
4月25日,小雅與父母一同住進了青零方艙基地,面對方艙人多、陌生的環境,考試時能否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可能無法進入安心考試狀態,小雅和父母都有所擔心。
通用醫療三二〇一醫院常曉波,是青零方艙醫院的陜西援滬醫療隊漢中分隊隊長,他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組織人員提前部署,將青零方艙醫院七樓變為臨時考場,貼心準備了長桌、平板電腦等設備,并穩定網絡,提供溫馨舒適的考試環境,還在考場外安排了工作人員值守,有效避免周邊嘈雜環境的干擾,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試。
“感謝所有為孩子保駕護航的人”,小雅的父親激動地說,“疫情面前人會被隔離,但愛與夢想不會被隔離”。
答完題的小雅
三二〇一醫院所在的漢中醫療隊及時摸排掌握需要上網課學生信息,在方艙醫院內開辟專門的獨立空間,確保學生們在上課期間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一致點贊。
三二〇一醫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用溫情耐心和專業技術去呵護入艙患者。
5月4日,青零方艙醫院正式關艙,共收治754名患者,首戰告捷,實現方艙醫院內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零重癥轉化、病人清零。
月6日,陜西漢中援滬醫療隊的首批隊員又進駐上海市武宣路9號瑞創谷方艙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做到“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陜西漢中援滬醫療隊接管方艙患者清零
三二〇一醫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用溫情耐心和專業技術去呵護入艙患者。
5月4日,青零方艙醫院正式關艙,共收治754名患者,首戰告捷,實現方艙醫院內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零重癥轉化、病人清零。
月6日,陜西漢中援滬醫療隊的首批隊員又進駐上海市武宣路9號瑞創谷方艙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做到“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02
深情款款,致援滬愛人的一封信
通用醫療紅原醫院核酸檢驗員張勇,4月3日隨同陜西第一批援滬核酸檢測隊支援上海,每天兩點一線,三班倒,已堅守一個月有余。
右一為張勇
目前上海檢測任務依然繁重,張勇和團隊伙伴們每天檢測標本量很大,“基本每天都在4萬管左右,記得最多的一班次,我們一下就做了50板,也就是4500管,這個數字真心不易”,張勇說,“忙碌的時候沒有覺得,但是一到脫掉防護服的時候,全身徹底濕透,防護服里、手套里都是汗水,鼻梁和耳朵上已經因為口罩、眼罩的壓痕而結了血痂”。
張勇剛結婚一個半月,辦完酒席不到一個月就奔赴上海支援。他的妻子鄭紅琴也是紅原醫院的一名醫生,每天堅守在陜西核酸檢測一線。
白衣伉儷,共抗疫情。這封感人至深的《致援滬愛人的一封信》,道出了疫情之下的思念和溫暖。
正在參加核酸采集的鄭紅琴(左一)
03
體貼入微,全力消除患者顧慮
此時恰逢上海梅雨季節,氣候潮濕。醫護人員身著防護服,頭戴防護面屏,手戴橡膠手套,工作較平時非常不便。三名隊員除了完成現有患者的日常監測,還要針對31個床單位進行終末處理,工作量很大。
當班時,他們發現一對年輕夫妻,媽媽淚流滿面,情緒非常激動。通過詢問得知,他們13歲的兒子目前獨自留守在家,體溫39度,自測抗原陽性,情況不明,在家也沒人照顧,因此他們非常焦慮、揪心,十分擔心兒子的健康。
三人立即開展行動,通過電話指導孩子治療,同時聯系區工作人員安排采集核酸,給予相應解決方案,安撫家屬情緒,圓滿處理了此次突發情況?;颊邔λ麄円脖磉_了深深的感謝。
“患者對于醫護的肯定是一種禮物,也是工作中源源不斷的動力。雖然身處他鄉,萍水相逢,但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始終在一起。我們都在不斷前進,共同戰斗。相信不久的將來。上??隙〞謴屯盏姆比A”,裴小瑜說。
04
援滬心語,大白的“疫”線手記
疫情面前,中華兒女跨越了年齡和性別的范疇,突破了職業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用一個個平凡的舉動相互感動,相互鼓勵。我們堅定地相信這支漢中援滬醫療隊一定能一往無前,攻堅克難,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保衛戰,讓上海這座城市再次恢復以往的活力。
——三二〇一醫院腫瘤內三科 陳秀梅
我被分進了8樓病房,雖然已有13年的臨床工作經驗,但這還是我第一次到方艙內工作,心里忐忑不安,擔心防護不到位。上班第一天,病人數量從零逐漸增加到了八十幾個,一天的工作高度緊張。
結束了一天的戰斗后,已經華燈初上,房門口堆滿了生活物資,滿滿的感動。在這里沒有人是英雄,只有病人們的安危和集體的勝利。每當走過方艙醫院的旗桿下,仰望天空,注目鮮艷的五星紅旗,心中自豪和感動油然而生,我愿自己是一束光,去匯聚成那溫暖的愛的光輝。
——三二〇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楊馨
今天是我們來上海的第17天了。從第一天來時的惶恐不安到現在的從容冷靜,也逐漸習慣了這樣的晝夜更迭。在這里我們扮演著各種角色,同行的戰友從剛進艙的“萌妹子”變成了“大力士”,我們可以變成“通訊員”、“搬運工”、“心理導師”。艙里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爺爺一直很焦慮,在工作之余我們常常和他聊天打趣,化解他內心的擔心,現在老爺爺的焦慮減少了很多,看見我們時常常掛著笑臉,說著上海話“謝謝儂”。在艙里,隨處都能聽到“謝謝儂”,簡簡單單三個字,是同胞對生的希望,對共同抵抗疾病的信心,也是我們援滬隊員的定心丸。
——三二〇一醫院產一科 馮小雨
方艙工作存在很多局限,各種防護設備也為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而且入艙出艙的人數很多,且年齡都參差不齊,集中管控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就單單出艙后的消殺工作,就需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和精力。但我們擁有完美的團隊,我們的工作就像是一場接力賽,源源不斷的接力,只為最后的成功??吹揭粋€個患者安全出院,我們內心充滿希望。
——三二〇一醫院心胸外科 馮夢陽
今天是我來到方艙醫院的第13天。天還沒有亮,我便睡不著了。每天工作后看著被汗水浸濕了的衣裳,被口罩勒紅的臉龐,護士的手被汗水泡皺的發白,鏡框和口罩的“最美壓痕”,更像是我們的“軍功章”。 抗疫者,他們是父母、是兒女、是兄弟,也是戰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p>
——三二〇一醫院手足顯微燒傷整形外科 劉洋洋
今天已是我援滬的第18天。我感受最深的是艙內患者的心情,有焦慮的、抑郁的、害怕的,在這些患者當中有不少高齡老人和小孩子。我和我的同伴會去特別關注,疏導患者情緒,安慰、鼓勵他們。
——三二〇一醫院神經內科 楊蓉
當手機里傳來了《孤勇者》這首歌:“戰嗎?戰??!以最孤高的夢,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边@首歌唱的正是這些平凡又可愛的我們。
在方艙醫院工作的日子里,很忙碌,每天被防護面屏勒得頭生疼,被口罩磨得臉破皮,被防護服憋得悶熱,汗水流過的地方生癢,但看著近來陸陸續續康復出院的病友們,送別時他們一句句“白衣天使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等暖心的話語,所有的疲憊、汗水、疼痛都是值得的。
——三二〇一醫院康復醫學科 鄭露
三二〇一醫院援滬青年群像
上海的疫情已在好轉,由漢中醫療隊接管的青零方艙也真正做到了清零,通用醫療援滬醫療隊繼續保持積極心態,留滬為抗疫盡力。
當前,北京疫情防控任務繁重,通用醫療青云職工醫院聞令而動,于“五一”期間派出10名醫護人員支援青云北區小區、青云北路榮威檢測點核酸采集,為社區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通用醫療同心戰“疫”,愿上海、北京疫情早日結束,大家走上街頭繁華與共;愿大白平安回家,早日與家人團聚,相信我們必勝!
關注我們
歡迎關注我們的官方二維碼


Copyright ? 2020 通用醫療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備19056721號-1